通政文〔2023〕28号 通许县人民政府 关于印发通许县酸辣粉产业发展规划 (2023—2025年)的通知

 二维码
发表时间:2023-04-10 16:42

通政文〔202328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通许县人民政府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关于印发通许县酸辣粉产业发展规划

2023—2025年)的通知


各乡、镇人民政府,咸平街道办事处,高新区管委会,县直单位:

现将《通许县酸辣粉产业发展规划(20232025》印发给你们,请认真贯彻执行。

202348

通许县酸辣粉产业发展规划

2023—2025年)

酸辣粉产业一头连接田间地头,一头连接餐饮消费,是我国主食工业化的重要产业之一,发展酸辣粉产业,是促进农产品增值,助力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,又是顺应消费升级趋势,满足居民多样化、个性化、高品质消费需求的必然选择。未来三年(20232025年),是通许县酸辣粉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期,也是通许县酸辣粉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机遇期,为推动通许县酸辣粉产业高质量发展,加快建设“中国酸辣粉之都”,特制订本规划。

一、总体要求

(一)指导思想

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,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,坚定不移贯彻创新、协调、绿色、开放、共享的新发展理念,锚定“两个确保”,融入“十大战略”,立足我县产业基础、交通区位和资源禀赋等优势,以河南省酸辣粉产业跨越式发展为契机,以推进通许县酸辣粉产业提质增效为主题,以市场需求为导向,以创新研发和数字化赋能为驱动,以标准体系和综合服务体系建设为支撑,以推进全产业融合发展、降本增效为重点,以品牌打造和渠道拓展为抓手,以安全监督体系构建为保障,建设“两基地两中心”,全面建设“中国酸辣粉之都”。

(二)发展原则

1.坚持市场导向。坚持市场导向原则,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。强化酸辣粉企业主体地位,激发企业活力和创造力,依托通许县丰富的农产品资源深入推进酸辣粉产业“三品”行动,满足消费者日益升级和多元的消费需求。加强规划引导和政策激励,营造公平竞争的营商环境,规范和引导酸辣粉产业健康发展。

2.坚持品质为先。加快推进酸辣粉标准体系建设,加强规范管理。实施食品安全战略,强化企业质量安全主体责任,推广先进质量管理办法,提升酸辣粉整体质量水平,提高全链条质量安全保障水平。

3.坚持绿色发展。统筹兼顾酸辣粉产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,推行绿色低碳、资源节约、环境友好的产业发展模式,促进通许县酸辣粉产业走绿色、生态和可持续发展道路。

4.坚持创新驱动。强化政府引导、企业主导、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模式,吸引优质创新资源和产业资源,不断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。引导食品企业加大研发投入,加快新品研发,开展高附加值产品开发。推动科技赋能,强化创新协作,推动产业融合创新。

5.坚持品牌引领。着力建设“中国酸辣粉之都”城市名片,建设酸辣粉产业区域公用品牌,培育和发展知名企业品牌,提升中小企业品牌管理意识。把品牌宣传与酸辣粉文化研究相结合,讲好通许酸辣粉故事。创新宣传,加大通许县酸辣粉品牌推介力度,持续提升通许酸辣粉知名度和影响力。

(三)发展目标

1.总体目标

通过一年强基两年突破三年提质,到2025年,“中国酸辣粉之都”创建完成。建立起规模领先、结构优化、链条完善、要素集聚、安全高效的酸辣粉产业生态,完成原材料种植基地、产业孵化基地、科研创新中心、生产加工中心的“两基地两中心”的建设,酸辣粉产业引领带动作用进一步凸显,产业培育取得突破性进展。

2.具体目标

——产业规模迅速扩大。培育壮大酸辣粉产业集群,提高产业辐射带动能力,引导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。力争到2025年,全县酸辣粉及相关产业年产值突破100亿元,建设酸辣粉产业园1个,红薯、马铃薯等标准化种植基地两个。

——市场主体加快成长。培育壮大市场主体,优化升级产业结构。到2025年,规模以上酸辣粉企业超过30家,其中30亿元以上1家,20亿元以上2家,10亿元以上35家。全县力争培育酸辣粉“专精特新”中小企业超10家,推动1家龙头企业上市。

——创新平台持续提升。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明显提高,新产品开发再上新台阶。企业技术装备水平和智能化水平显著提升。以企业为主体、市场为导向、产学研用联动体系加快形成。到2025年,培育12家酸辣粉企业成为科技型企业,建成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1个,建设1家省级以上科研创新平台,建成2个酸辣粉智能生产车间。

——品牌影响力明显提高。“中国酸辣粉之都”城市名片成功打造,酸辣粉产业区域公用品牌影响力和产业带动能力不断提升,企业品牌意识持续增强,品牌管理体系继续完善,产品品类丰富度、质量满意度、品牌认知度明显提高。到2025年,重点打造一个酸辣粉产业区域公用品牌,培育12个全国酸辣粉领军品牌和35个区域性、标志性优势品牌。

(四)发展路径

围绕高质量发展主题,遵循产业发展规律,突出区域特色,加快培育通许县酸辣粉特色产业。按照12450”发展路径,即:围绕“一个目标”,实施“两个战略”,抓好“四个重点”,建设“五大体系”,推进“大工程”,打造全国具有重要影响力的酸辣粉产业发展高地,推进通许县酸辣粉产业实现快速发展。

一个目标:围绕通许县建设“中国酸辣粉之都”的目标,理清思路,谋划发展

两个战略:实施“引培并举”和“自主创新”两个驱动战略,一方面加大招商引资引智力度,形成产业总部基地,为产业高质量集聚提供基本保证,同时注重本地优势企业的培育;另一方面全力增强创新能力,为产业高水平发展提供原动力。

四大重点:即酸辣粉生产、淀粉及淀粉制品加工、料包生产、酸辣粉商贸及其他配套产业。

五大体系:即创新研发体系、全链发展体系、市场营销体系、质量保障体系、综合支撑体系。

大工程:即实现一发展规划、一批种植基地、一龙头企业、一产业园区、一引导基金、一研发中心、一质量体系、一个检测中心一所孵化基地、全产业链。

(五)产业布局

着眼全域酸辣粉产业发展,立足现有产业布局和空间承载能力,结合国土空间格局和城乡发展布局,加快构建“一核引领四区联动多点支撑”的酸辣粉产业发展格局。

一核:即以高新区酸辣粉产业园和县城为核心,重点打造通许县酸辣粉生产加工中心、科研创新中心、仓储物流中心、综合服务中心、产业孵化基地等,用好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等。

四区:朱砂镇依托省级红薯科技产业园,推广万亩红薯种植,打造集“育苗、种植、储藏、运输、销售”为一体的红薯产业集群,打造“中原最大的红薯育苗基地”,打造生态旅游产业。以孙营乡为主辐射带动咸平街道等周边区域红薯、马铃薯种植,按照集中连片、规范种植、以点带面、逐步推广的原则,打造“连片化、标准化、规模化”万亩高产红薯、马铃薯示范基地。四所楼镇依托食品产业基础优势,抓好淀粉加工业发展,辐射带动红薯、马铃薯等原料标准化种植。咸平街道、冯庄乡、孙营乡因地制宜,协同竖岗镇、大岗李乡、玉皇庙镇等积极打造酸辣粉产业优质辣椒、蔬菜供给基地。

多点:邸阁乡、练城乡、长智镇、厉庄乡等积极融入通许县中国酸辣粉之都的发展大局中来,结合自身实际,以市场需求为导向,发展种养殖和上下游配套产业,带动城乡融合发展。支持符合先行先试条件的乡镇打造中小产业园区。重点打造酸辣粉产业园、数字经济产业园、红薯科技产业园以及特色小镇、旅游示范村等,通过园区引领,带动通许县酸辣粉产业高质量发展。

二、发展重点

围绕酸辣粉产业链式发展需求,有效整合和调动资源,优先集中支持上下游带动能力强、创造附加值高的关键环节,紧盯酸辣粉生产、淀粉及淀粉制品加工、料包生产、酸辣粉商贸物流及其他配套产业四大重点领域,通过延链补链强链,优化供应链,提升价值链,实现三链同构。

酸辣粉生产。招引培育酸辣粉产业链主企业,支持酸辣粉产业龙头企业在通许县建设生产基地,进一步巩固提升酸辣粉产业能级。依托国内、郑州和开封市餐饮企业,在通许县打造“中央厨房”。支持企业围绕速食工业、餐饮、家庭等不同消费场景,针对儿童、青年、老人等不同消费人群,开发多品种个性化、营养化、高品质的产品,加快绿色、智慧、创新产品开发,以优质供给助力消费升级。

淀粉及淀粉制品加工。以通许县酸辣粉产业布局为基础,充分发挥资源供给和加工基础优势,引入和培育一批在生产规模、产品品质、节能环保等方面具有优势的淀粉加工企业,形成以四所楼镇为重点的淀粉加工产业集群。进一步做强以红薯、马铃薯等为主要原料的淀粉制品加工产业,支持企业改良品种,提高加工能力。

配料包生产。引进国内调味品加工知名企业或品牌合作伙伴,形成稳定产销关系。支持龙头企业成立研发团队,创新工艺,研发功能全、风味多样的调味料包。培育一批在国内具有竞争优势的调味品加工企业。强化创新研发支撑,支持引导企业与高等院校、科研院所合作技术研发。立足通许县一产资源优势,大力发展酸辣粉配套预制菜肴产业,持续推进打造预制菜肴优势加工企业集群,推动脱水蔬菜、调味花生、调味豌豆、麻辣爆肚、酸豆角等预制蔬菜包的生产,积极开发糖蒜、卤牛肉、荆芥等传统特色菜肴。以酸辣粉为牵引,建设以通许为轴心的冻干菜基地塑造具有地方特色的预制菜肴产业。

酸辣粉商贸物流及其他配套产业。大力发展现代商贸、总部经济等业态,吸引酸辣粉企业总部在通许县集群布局,形成总部集聚效应,并通过“总部+制造基地”功能链条辐射带动通许县酸辣粉生产制造产业发展。围绕酸辣粉制造需要,发展酸辣粉包装、机械设备等配套产业,以及研发设计、冷链物流等生产性服务业。

三、主要任务

(一)搭建酸辣粉创新研发体系

整合政府、高校、科研机构、龙头企业等优势科创资源,合理布局酸辣粉科技创新平台,围绕原料育种、新品研发、装备制造、保鲜灭菌、包装运输等酸辣粉全产业链,构建产学研联动、集科技攻关、成果转化、人才培养于一体的创新研发体系,将通许县打造为全国酸辣粉科研创新中心。到2025年创建酸辣粉产业研发平台3个以上。

1.激发企业科研创新活力。充分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,鼓励企业加大研发力度、加强人才引进,支持企业研发新技术、新工艺、新装备,实现关键技术创新能力和装备水平的新突破。支持企业提升红薯、马铃薯等原料种植水平,主攻良种繁育、标准化种植等技术工艺。鼓励企业树立差异化发展思维,不断开发高品质、有特色的产品,重点挖掘富有通许特色标志性大单品,推动我县酸辣粉产品向品质化、多元化、特色化转变。支持企业实施自动化、数字化、智能化改造,培育智能工厂、数字化车间。支持企业建设完善两化融合管理体系,推进信息技术与生产管理深度融合。鼓励企业建立技术创新中心、企业技术中心、产业工程(技术)中心、重点实验室等科创平台,建设酸辣粉产业智能制造和应用示范点,积极培育一批省级、市级技术创新示范企业。

2.强化协同科研创新支撑。持续对接江南大学、南京农业大学、河南省农业科学院、河南工业大学、中国农业大学、郑州轻工业大学、河南牧业经济学院等高校和科研院所,推动政校合作,共建科研创新平台,促进更多科技成果在通许县孵化转化。鼓励龙头企业带动中小企业协同创新,支持骨干企业与高等院校、科研院所合作技术研发,共同成立研究机构、产业技术联盟等技术创新组织,打造科创高地。

3.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融合应用。加快酸辣粉产业与大数据、云计算等信息技术的融合发展。建设通许县酸辣粉产业大数据综合服务平台,集数据采集、存储、分析、处理、应用和展示功能于一体,支撑政府和企业在酸辣粉产业上的宣传、决策和部署。加强生产基地和初加工管理系统、仓储配送智能化系统、产品赋码交易系统和云检测中心建设。

(二)打造酸辣粉全链发展体系

绘制酸辣粉产业图谱。对产业链进行全面梳理,明确缺失环节、薄弱环节、低附加值环节,找准关键环节,建立招商引资项目库和重点企业培育库,推动通许县酸辣粉产业集群化、链式发展,把通许县打造为全国酸辣粉生产加工中心。

1.建设酸辣粉原料供应基地。充分发挥通许县农业资源优势,以产业发展需求为导向,在有条件的乡镇打造规模化、标准化、专业化的酸辣粉原料供应基地,推动通许县酸辣粉产业向链条前端延伸,带动红薯、马铃薯、花生、蔬菜等原料产业发展、资源整合。支持酸辣粉企业建设或签约一批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,保障优质食材供应。大力发展订单农业,鼓励酸辣粉加工企业与农民专业合作社、种养殖大户等开展合作,形成供应链体系。提升酸辣粉原料供给水平,推行科学用药、优化施肥、种养循环、综合治理等,探索适宜的栽种技术,运用机械化手段,开展淀粉型红薯等高产栽培技术试验示范和集成配套,发展优质高产淀粉品种。

2.招引产业链龙头企业。紧紧抓住通许县酸辣粉产业发展的战略期和机遇期,加强全链龙头企业、工业化餐饮企业招商力度,围绕淀粉及淀粉制品加工、调味品生产、预制菜生产、包装设计、商贸物流等酸辣粉产业链核心关键环节,制定酸辣粉产业招商图谱,积极开展精准招商,着力引进一批投资规模大、科技含量高、发展前景好的项目。通过重大产业化项目的带动,加快产业集聚,形成产业集群发展的重要支撑。

3.培育壮大市场主体。通过政策推动,实施通许县酸辣粉企业梯队培育计划。加强龙头企业扶持力度,鼓励和指导大型骨干企业制定转型升级方案,延链补链、提档升级,通过联合、并购等方式持续提升产业竞争力,做优做强。加强“专精特新”企业培育力度,鼓励中小型企业专注细分赛道或产业领域,围绕技术协作研发、生产代工、市场开拓等与行业龙头开展多种形式合作,培育一批细分赛道“单项冠军”。支持酸辣粉上下游相关企业积极融入通许县酸辣粉产业链条,实现资源互济互补。建设众创空间等孵化平台,支持小微企业规范发展,形成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的格局。

4.引导产业集聚发展。加快建设集研发、生产、检测、展示、电商、物流等为一体的酸辣粉产业园区。以通许县酸辣粉产业园为中心,积极引导重点企业和项目向园区集中,推进产业集群化发展。不断壮大酸辣粉产业集群规模,优化集群结构,争创为省级乃至国家级优势特色产业集群,打造成集原料种植、产品初加工、酸辣粉(丝)制作、健康高端产品开发于一体的产业强链。

(三)构建酸辣粉市场营销体系

1.实施品牌战略。加大酸辣粉品牌培育力度,建立联动机制,实施1+N品牌战略,即一个区域品牌+N个企业品牌。着力打造通许县酸辣粉产业区域公共品牌“通许U粉”,通过统一标识、统一口号、统一IP形象、统一广告宣传,沉淀区域品牌资产,形成速食和餐饮酸辣粉系列产品。鼓励龙头企业洞察消费者需求,开展差异化竞争,发展自主品牌,争创名优品牌。鼓励骨干企业利用抖音、微博、小红书等打造网络人气品牌。支持通许县酸辣粉企业“抱团”发展,塑造“中国酸辣粉之都”城市名片的影响力。支持企业完善商标使用、专利许可、档案记录、风险防范等管理制度,规范企业商标品牌管理。积极申报绿色食品、有机农产品和地理标志农产品认定认证。

2.拓宽营销渠道。鼓励企业线上线下多渠道开展营销活动。打造中国酸辣粉直播供应链基地。鼓励企业触网,积极导入传统电商平台和社区团购、网络直播等新型电商平台。鼓励电商企业与酸辣粉企业对接,帮助酸辣粉企业打通上游渠道。鼓励企业参加全国性知名展会,引导企业积极开拓市场。定期组织中国酸辣粉行业大会,邀请全国酸辣粉知名企业集聚通许,进行行业交流、资源对接,全方位展示通许县酸辣粉产业发展成果。鼓励企业发展跨境贸易,大力培育酸辣粉出口企业,支持酸辣粉企业拓展国际市场。在省会和通许县打造区域公共品牌餐饮样板店,鼓励个体创业者依托酸辣粉产业区域公用品牌开设餐饮实体店,不断拓展线下市场。

3.加强文化宣传。充分利用报刊、广播、电视、互联网等媒体,全方位、多角度、立体式科普酸辣粉产业知识,宣传建设成果。挖掘酸辣粉文化,讲好酸辣粉故事,打造通许县酸辣粉展销中心(博物馆),开展酸辣粉文化和知识的普及宣传,提升产业知名度。支持龙头企业围绕上下游产业举办红薯文化节、品鉴会、产品展、公益宣传等活动。依托通许县红薯种植基地和酸辣粉产业园,规划酸辣粉工业旅游线路,打造成集展示、体验、消费、传播、科普于一体的农业、工业、文旅等深度融合的示范区,引导建立酸辣粉网红打卡地。加强与餐饮、休闲、旅游、文化等产业深度融合,创新酸辣粉发展新业态新模式。在机场、高铁站、商业中心、旅游景点等客流量较大的区域设置酸辣粉体验区,为通许酸辣粉提供面向全国各地乘客展示的窗口。

(四)完善酸辣粉质量保障体系

1.坚持标准引领。加快通许县酸辣粉团体标准、地方标准制定,鼓励酸辣粉骨干企业、行业协会、科研院所、物流公司等,围绕酸辣粉原料种植、生产加工、仓储运输等重点领域和环节,制(修)定相关企业标准、地方标准、行业标准,积极参与国家标准、国际标准制定。以高质量、高水平的标准体系,形成通许县酸辣粉产业的发展引擎。

2.强化产品质量监管。建立健全酸辣粉质量控制管理、标准化生产体系及可追溯系统,提高食品安全保障能力。建设省级酸辣粉产品质量检测中心,开展酸辣粉全产业链检验检测,提升质量检测能力。加强酸辣粉产业监督,组织开展酸辣粉产品质量专项整治活动,定期开展监督抽检。加强行业信用体系建设,“一企一档”建立生产企业监管档案,加强与省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对接,实现信息共享,保护经营主体合法权益。普及食品安全知识,对酸辣粉行业有关人员开展食品安全知识培训,强化法治意识和企业管理水平。鼓励企业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,完善企业内部治理结构,支持企业利用信息化手段提高企业管理水平。

(五)健全酸辣粉综合支撑体系

1.提高仓储物流服务能力。积极推进我县冷链物流体系建设,加大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,提升冷链物流运营服务水平。引进现代物流龙头企业,提升物流业层级水平。鼓励龙头企业冷链基础设施提质升级,提升信息化、标准化水平。扶持优质项目,提高酸辣粉产业原材料品质,降低原料仓储成本。依托农产品冷藏设施整县推进项目,支持产地冷藏实施建设。支持合作社、家庭农场、村级集体组织建设红薯、土豆等农产品产地冷藏设施。

2.增强产业人才支撑能力。依托酸辣粉产业孵化基地,制定人才招引政策,实施招才培优工程。对酸辣粉产业发展所需的高层次人才实行重点招聘,优先引进。鼓励企业在关键技术、共性研发等领域引进专业型人才。弘扬企业家精神,建立优秀企业家库,培育一批具有市场开拓精神、创新能力的优秀企业家。建立定向人才培训机制,在生产经营、市场营销等关键应用环节培养一批专业能力强,职业素质好的经营管理人才。支持校企合作,建立常态化合作机制,建设酸辣粉“产学研”人才实训基地,推动院校培训资源与重点企业用工需求无缝对接。鼓励学校、协会组织有关企业开展职业技能评价,推进落实“人人持证、技能河南”建设。

3.发挥社会组织纽带作用。吸纳酸辣粉产业链上下游企业、行业商(协)会、金融机构、高校、科研院所等,成立酸辣粉产业联盟等社会组织。引导酸辣粉产业链相关企业、单位相互交流学习、加强资源合作,促进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。引导行业加强自律,避免无序竞争,共同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。不定期组织酸辣粉行业交流论坛、沙龙活动,以及举办考察活动,邀请国内外酸辣粉领域知名专家分享交流,通过引进来和走出去,助力企业加快拓展国内、国际市场。

四、保障措施

(一)加强组织领导

成立由县委书记、县长任双组长的酸辣粉产业发展领导小组,设立产业发展办公室,负责研究制定全县酸辣粉产业发展政策规划和年度行动方案,定期研究解决规划实施中的重大问题。依据规划目标任务,制定具体实施方案,细化工作措施,加强分工协作、共同推进,确保各项工作落实到位。

(二)强化政策支持

加快推进酸辣粉产业发展相关扶持政策的落实,加强政策统筹,切实落实国家、省、市、县相关扶持政策,形成聚合效应。坚持“项目为王”,落实“三个一批”要求,着力从财政支持、土地供给、税收优惠、人力资源、技术创新、投融资政策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。依托万人助万企活动机制,加大政策宣讲和贯彻力度,加强政策供给和研究储备,帮助酸辣粉企业解决生产经营中的各种难题。

(三)加大资金支持

切实发挥财政资金对金融资源、社会资本的拉动作用,推动设立酸辣粉产业引导基金,聚焦酸辣粉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和相关优质项目,以资本导入产业,加快推进标准化厂房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,推动酸辣粉产业集聚和壮大。丰富各类企业融资渠道,加大信贷支持力度,切实降低企业融资难度和成本。鼓励金融机构逐步扩大对酸辣粉行业的贷款规模,引导金融机构扩大企业抵押融资业务范围。创新金融信贷服务,发展酸辣粉产业供应链金融。加大企业上市扶持培育力度。

(四)营造良好环境

营造公平竞争市场环境,促进各类市场主体依法平等参与市场竞争,依法平等保护各类市场主体产权和合法权益,依约兑现涉企政策和招商引资承诺。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,规范审批事项,简化审批程序,提高行政服务效能。统筹利用网、屏、端等平台,加大通许县打造“中国酸辣粉之都”宣传和科普力度。鼓励全民参与酸辣粉产业发展的宣传、落实与监督,努力营造县上下齐心、团结奋进的良好氛围和推进之势,凝聚强大合力,确保产业发展目标顺利实现。



版权所有:通许县人民政府
主办:通许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    
政府网站标识码:4102220001
联系电话:0371-24976213
豫公安备:41022202000024号
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号:11642027
咸平政务微信公众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