通许县全面推行河湖长制  加强基层河湖管护成效显著

 二维码
发表时间:2024-01-10 18:11

通许县全面推行河湖长制

加强基层河湖管护成效显著

河流基本情况

通许境内骨干河道共8条,总长度191.2公里,分别为涡河、涡河故道、小清河、惠贾渠、百邸沟、孙城河、标台沟、铁底河。主要干支渠共52条,总长度336.6公里,分别为东二干、石岗干渠、竖岗分干、枣林沟、故道西支、于仁沟、仲庄沟、安岭沟等,境内渠道均为灌排合一渠道。

涡河是开封市乃至河南省的骨干排水河道之一,同时也承担着一定的灌溉任务,属淮河流域。涡河水系,在通许县境内长度46.439千米。发源于祥符区西姜寨乡郭厂西(东经114°09'13.66",北纬3439'34.29"),流经祥符区东南部西姜寨乡和朱仙镇、尉氏县水坡镇东北部、通许县孙营乡、竖岗镇、厉庄乡、大岗李乡、邸阁乡和玉皇庙镇、杞县官庄乡,由杞县官庄乡孟庄村出开封市(东经114°38'16.20",北纬34°14'52.91")。

一、强化体系建设,推进河湖长责任体系落实

自全面推行河长制工作以来,通许县委、县政府始终把河长制工作作为重要抓手,打造了一支体系完善、职责明确、保障有力的河长队伍,让每一条河都有河长,让河湖都有自己的“身份证”是保证我县全力推进河长责任体系落实的重要环节,我县人事调整频繁,总河长张云涛要求,河长制责任公示牌必须及时更新,如今在我县每一条河流已随处可见更新后的公示牌。2017年起,我县党政主要领导担任河长,由河长再将责任分解到河段长,逐级压实责任,目标到岗、责任到人,从大河到小河、从区域到流域、从县城到乡村,322名河长到岗到位,一张覆盖河湖的责任网层层织密,实现了全县河湖由没人管向有人管、由多头管向河长管、由管不住向管得好转变。

在构建河长制体系的同时,我县出台了一系列措施,为河长制在统筹、协调、督导河流综合整治和管理保护中的主导地位,对河长制工作完成情况进行考核,强化激励问责,提升河长履职能力和河湖管理水平。各级河湖长扛牢责任,按照“一河一策”,带头开展巡河巡湖,加大巡河的频次和力度,河湖长巡河巡湖常态化,一级抓一级的河湖长治水新局面全面形成,河湖管护突出问题得到及时解决,大小河流呈现出河畅水清、岸绿景美的和谐景象。

全县各级河长上下一心,协同联动,有力推动了我县河长制工作全面提升,河道面貌和生态环境显著改善。县、乡河长办立足自身职责,积极组织协调、加强督导考评,在河湖“清四乱”、“防汛排查”、“问题图斑核查整改”等工作中充分运用考核奖惩机制,不断完善制度建设,推动了工作措施高效执行,目前已初步建成了“管理有效、协调有序、保护有力”的河长制工作格局。

二、统筹力量,联动式执法显成效

滥占河道、采河砂破坏河道,影响河湖防洪安全、生态安全和水利基础设施安全,由于河道管理点多、线长、面广,执法力量薄弱,侵占河湖、非法采砂挖堤问题时有发生,成为水利监管的一个难题。我县按照省、市安排,创新机制,大力推进“河长+”改革,通过推行“河长+警长”“河长+检察长”等模式,非法占堤采砂得到有效遏制,河湖保护气象一新。

我县每月召开“河长+”例会,县级总河长为召集人,全体县级河长、检察长、公安局长参加,现场办公,对非法侵占河道、采砂、破坏提防的行为研判处置方案,督促案件办理。建立健全“河长+检察长+警长+网格长+管护员”工作机制,2022年以来,我县共查扣非法挖土取沙车辆12辆,行政处罚17人,接受检察建议书7起,从源头将河道管理发现到监管再到后评估处罚环环相扣,河道违法整治和生态修复得以有序推进。“河长+”模式的推行,不仅深化了河湖监管,也丰富了河湖管护手段,借助司法力量攻克“疑难杂症”,化解了群众与水政执法部门的矛盾隐患。

三、狠抓各项措施落实,全面推进四水同治工作

通许县河长制工作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,深化践行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”理念,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、市工作部署,牢牢扛起河湖保护政治责任,统筹规划,管护结合,以“清四乱”、“河长+”和生态修复工程为工作重点,在治河、护河、管河方面投入了大量人力、物力,特别是随着“四水同治”项目的实施建设,更加有效推动了水环境、水生态持续稳定改善。

(一)营造浓厚氛围,强化河长制宣传

县河长办十分注重河长制宣传工作,组织开展“世界水日”“中国水周”等宣传活动,通过微信、网络等现代媒体和宣传画、宣传手册、悬挂条幅等传统形式进行河长制宣传;散发传单3600余张,张贴宣传画600余幅,悬挂条幅650余条,出动宣传车辆80余台次;更换河长公示牌66块,维护更换各类警示牌200余块。提高沿河居民及企业的环保意识,努力引导群众关心支持、参与、监督河长制工作,为开展好河长制工作营造良好氛围。在宣传过程中及时解答公众的疑惑,鼓励群众积极参与河湖治理过程,营造全民参与的治水管水氛围,督促协同推动河长制工作深入开展,共同维护良好的生态环境。

(二)多位监管体系构建,巡河履职常态化

河长巡河作为河长制一项基础性工作,我县始终把建立长效管护机制作为打赢碧水保卫战的治本之策,积极探究构建“河长+”多位监管体系。在全县主要河道安装视频监控系统,利用无人机巡河,人力与科技结合,多措并举,织密了打击非法行为的“天罗地网”,既有效消除了巡河盲区,又全面提升了巡查的及时性、有效性,形成了共防共治的良好局面。定时开展巡查,定期召开工作例会,定期联合整治,标本兼治、治管并举,确保河长制工作的常态化和长效性。每月底对各乡镇巡河情况进行排名评比,成绩纳入年终考核。2022年,全县河长累积巡河巡河1.6万次,其中县级河长巡河117次、乡级河长巡河868次、村级河长1.5万次,全县巡河率达100%。

(三)优化水体布局,改善水生态环境

我县立足通许县高质量发展需要,通过采用巩固传统水源渠道、疏浚拓展升级现有渠道、立项建设新水源通道等方式,变优势为强势,全年共引调黄河水水源8000万立方米,实现涡河、涡河故道等七条骨干河道(202公里)水源全覆盖,惠及12个乡镇(街道)73个重点村农业浇灌,调节沿岸生态环境,提升沿途空气质量,改善景观河道水质,补充地下水源,使我县重点水利工程达到“丰储枯用”“冬储春用”的水库功能。利用赵口引黄灌区二期工程,实施了截污纳管工程,对城区的惠贾渠、安远河等河道进行了彻底治理,实现了截污纳管全覆盖,各河流水质达到了Ⅳ类标准。

(四)以“清四乱”为契机,推进河湖水环境治理

我县将河湖、沟渠、坑塘、坝等小微水体管护纳入河长制管理范围,打通了河湖管护“最后一公里”。通过各部门之间联合督导、联合执法机制,加大日常执法巡查和现场执法力度,严厉打击了非法取水、排污、采砂、设障等破坏水环境、危害水生态、影响水安全的水事违法行为。通过开展河湖“清四乱”专项整治行动,共排查认定“四乱”问题21个,按照谁管理谁负责的原则,我们将发现问题及时进行了交办,并对问题整改全程进行跟踪督导,确保了“四乱”问题得到及时有效解决,实现了小微水体长治久清,涉水违法事件逐年递减,河湖、沟渠、坑塘等水环境显著改善,为乡村振兴增添了一抹亮丽底色。

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,也是实施“十四五”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,我县将继续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绿色发展理念,扛牢河湖保护政治责任,坚持目标导向,按照市委、市政府河长制、四水同治工作部署,把河湖专项整治和常态化管理有机结合,在水系连通、景观美化、生态提升等方面全面发力,在奋进新时代的征程中,扛牢治水兴水政治责任,努力交好新时代发展新答卷,不断推进河长制和四水同治工作取得新进展,迈出新步伐,进一步提升人民群众的满意度和获得感,为开封水利高质量发展贡献一份通许力量。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通许县河长办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

版权所有:通许县人民政府
主办:通许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    
政府网站标识码:4102220001
联系电话:0371-24976213
豫公安备:41022202000024号
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号:11642027
咸平政务微信公众号